鄭月嬌談先生桑士俊

內容簡介

民國38年(1949)跟隨政府來臺的軍民多達百萬,其中大多數是隻身一人的外省士兵,有的人在臺灣成家立業,卻也有人孤老終身。曾住在太武新村的鄭月嬌談到先生桑士俊,她這麼說:「我們在民國63年結婚,先生大我17歲,年輕時她很疼我,就像疼女兒一樣。我以前常問先生說為什麼不早點娶老婆,先生回答:『一個月才賺7塊半,怎麼娶老婆。』以前阿兵哥的薪水真的很少,現在臺灣的男孩子娶老婆都難,更別說這些老兵。」鄭月嬌表示,先生是山東人,兒時家境優渥,5歲時在父母媒妁之言下結婚,誰知道戰爭爆發,20歲時跟著學校來到臺灣,鄭月嬌說:「因為先生高中畢業能讀書認字,剛到臺灣時請學校校長介紹工作,結果臺北實施戒嚴,開始抓從唐山來的少年家,抓去學校一禮拜後送去高雄,再送往金門當兵。」鄭月嬌認為,因為大時代的關係,依先生的家境背景,也不會到47歲才在臺灣娶老婆。二人婚後頂下太武新村69號的眷舍,先生則在通訊兵學校擔任教官,夫妻感情和睦,兒女也紛紛成家立業,但桑士俊年老時卻中風臥床十年,「我常跟少年人講,你們父母還在,就算再兇再壞,還來得及孝順。我先生病了十年,這段期間我把屎把尿,從來沒有假藉別人的手,一定把我尪顧好。」鄭月嬌嘆了口氣說:「她年輕時疼我,老的時候他生病,我要疼他疼到老,所以我把我所有的,全心全意顧他,所以才顧了十年啊!」鄭月嬌表示,年輕人不用拿多少錢回去孝順長輩,只要多關心老人家就夠了,等到長輩離開人世,折再多的紙蓮花也沒有用。
材質
關鍵字
來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