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月嬌談眷村文化

內容簡介

桃園軍事設施多,當地眷村數量近百座,民國98年(2009)登錄為歷史建築的太武新村,興建於民國53年(1964),是政府配給曾駐防金門,參與過八二三砲戰的將校級軍官眷村,後期村子也有外來的頂讓戶居住。曾住在太武新村的鄭月嬌在民國71年(1982)申請頂下69號眷舍,她說道:「我在民國71年(1982)才搬來這裡,先生在通信兵學校服務,他只有一個梅花(少校階級),一開始的生活很辛苦,之後才慢慢改善。」鄭月嬌表示,雖然當時大家手頭不寬,但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成長,村裡的小孩不用擔心餓肚子,「只要有一家眷村的媽媽在,小孩子回家不用怕沒地方吃飯,煮一大鍋稀飯,買個一塊錢黑糖加進去,這條巷子,那條巷子的孩子都來吃,通通不用怕餓肚子。」鄭月嬌笑著說:「像我的小孩,出門就給他掛一串鑰匙,要回家時,隔壁的爺爺就等著幫他按電鈴。」太武新村人文氣息濃厚,村民彼此間會相互幫助,加上會念書的孩子多,家長們閒聊時會暗自比較,鄭月嬌說:「例如39號李家的兒子拿了雙博士,誰家的兒子混黑社會,大家都會比較,因此,眷村的小孩都不敢在村子的附近做壞事。」鄭月嬌回想在太武新村的生活,從17歲開始在村子的農會負責眷糧發放,直到眷糧不再配送為止,共計27年的時間,讓她對村子的每家每戶都瞭若指掌,有「太武新村活字典」的稱號。
材質
關鍵字
來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