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放大鏡 |駐村藝術家
24號眷舍 藝術家 |傅琬婷
▍藝術家介紹
傅琬婷創作核心聚焦於「隱微結構與潛規則」在日常與教育場域中的生成、傳遞與內化過程。她將自身在國民與美術教育體系中的經驗作為切入口,結合田野採樣、集體創作與再詮釋的方法,
將個人經驗與群體記憶並置,揭露那些往往被視為「理所當然」的規範如何滲入個體的表達之中。
作品「社會矯正術」與「優良的靜物畫」系列。其創作受到18世紀 Nicolas Andry de Boisregard 所著《預防和矯正姿態不良的兒童的矯正學藝術》啟發,思索教育和環境中無形的規訓力量。對她而言,「矯正」從醫學語境中解放,重新審視教育裡的規訓與集體期待,並轉化為藝術語言與空間裝置的實踐。
近日展覽包括 : 新北美術館(2026),台灣 ; Swab(2024) ,巴塞隆納,西班牙 ; La Graineterie 烏耶藝術中心(2022),法國 ; 台北市立美術館(2022),臺北 ; 布爾日當代藝術節(2021),法國 ; 巴黎西帖國際藝術中心(2016),法國。
▍駐村計畫介紹
藝術家於2023年田調中,拜訪了大溪、僑愛、日新國小的校園檔案室,過程中被琳瑯滿目的獎盃、獎牌和獎狀所震撼。這些堆積如山的獎項,不僅反映了教育中的獎勵制度,也象徵著集體認同的標準。
駐村期間,裝置作品將探討校園教育中獎勵制度逐步形塑的集體認同概念。作品以這些獎勵機制所衍生出的現成物殘片為創作媒材,例如 3D 水晶內雕、獎盃配件等。錄像作品則以數座獎盃中段的柱體為主要畫面,其形態近似希臘柱式建築。透過微觀視角,畫面緩慢穿梭於柱體之間,展現出金碧輝煌、宛若宮殿的奇景,藉由燈光緩慢的推移,營造出戶外早晨的光線灑在建築之上的感受,一種彷彿置身巔峰叢林的建築幻境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