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號眷舍藝術家介紹|邱伶琳

藝術放大鏡  |駐村藝術家
29號眷舍 藝術家 |邱伶琳
▍藝術家介紹
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,美術創作學系碩士班,作品涵蓋身體書寫、水墨語言與複合媒材。關注文化記憶、地方性、觀看方式與信仰等象徵結構,並在平面繪畫與空間裝置中,發展出跨媒材、多維度的創作語言。創作多從傳統水墨出發,討論繪畫的準備動作、筆跡與身體移動作為創作主體,將書寫的慣性與痕跡化為空間語彙。作品常以符號化的形式出現,混合不同素材與繪畫手感,思考「記憶如何被拾取與重構」,近年融入陶土媒材,將繪畫語言延伸至空間裝置之中,進行空間重組與身體位置的提問。
「我關注的,不只是圖像本身,而是繪畫行為與生命經驗彼此消磨的歷程。創作於我而言,是一種將反芻後的情感與感知轉化為『記憶塗本』的過程,是我理解世界與依附自身存在的方式。」
▍駐村計畫介紹
將以「守護」為意念,結合地⽅觀察與⼈⽂關懷,透過訪談、⽥調與藝術實踐,蒐集居⺠記憶與祝願。創作主體為以陶⼟捏塑的圍欄上雕塑——象徵幸福與守護的存在,將其設置於社區空間中,作為過往與當下的連結媒介。
每件作品結合⼀則籤詩,內容來⾃與居⺠的對話與訪談記錄,並設置互動機制,邀請⺠眾抽籤參與,讓記憶與祝福在觀賞與互動中被看⾒。期待透過創作,讓這片⼟地的⼈與故事得以被理解與回應,進⽽形成屬於此地的新歷史與情感紋理。
2025駐村藝術家介紹
2025駐村藝術家介紹